高级课程班专业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问答

职场晋升遇"玻璃天花板"?社科院法学在职博士用学术研讨为你凿开新可能

凌晨两点的写字楼里,35岁的王律师合上电脑,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CBD陷入沉思。从业十年,他代理过上百起经济案件,却总在合伙人晋升名单外徘徊。"案子做得漂亮不如论文发得漂亮",这句行业潜规则像根刺扎在心里。当他翻开某红圈所合伙人简历时发现,80%的高管都拥有博士学历——这成了横在他面前的隐形门槛。

当职场瓶颈遇上学术焦虑,如何破局?

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要构建产教融合的继续教育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精准把握这一趋势,在2025年新版在职博士培养方案中,将学术研讨活动作为核心教学模块。这恰好击中了在职人士的痛点:既需要系统提升理论素养,又难以脱产深造。

三大阻碍如何转化为成长跳板?

时间碎片化:社科院采用"模块化+云端化"教学,每月集中2天面授,配套线上学术工作坊。2024年数据显示,92%的学员能平衡工作与学习,其中40%在就读期间完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资源不对称:依托国家智库平台,学员可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系列研讨会,与最高法研究室、中国法学会专家同台交流。某金融法方向学员通过研讨结识央行官员,直接参与跨境金融监管课题研究。

晋升焦虑症:课程设置紧扣《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5-2030)》,重点培养数字经济、涉外法治等紧缺人才。2024届毕业生中,37%进入央企法务部,29%获聘仲裁委员会专家委员。

学术研讨不是选修课,而是职场进阶的必修装备

在最近举办的"平台经济反垄断"专题研讨中,学员分组研讨某头部企业垄断案,导师现场指导形成政策建议报告。这种"案例教学+政策输出"的模式,让理论学习直接转化为决策能力。正如某学员感慨:"以前觉得博士论文离实务很远,现在才明白,每个法律条文背后都需要学术支撑。"

此刻行动,让学术价值成为职业护城河

2025年秋季班招生进入补录阶段,仅剩5个名额。特别提醒: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在职博士招生将逐步实行"申请-考核制",这意味着学术背景审核将更加严格。现在报名,可优先参与线上预备课,提前锁定导师资源。职场没有所谓的"年龄天花板",但有准备的人永远先人一步。

开课城市
北京、上海、广东等教学中心。
免费获取招生资料
温馨提示
  • 1按报名表所列各项如实填写,方便审核;
  • 2报名成功后,会出现报名成功页面;
  • 3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
  • 4如遇到占线或无人接听,请填写报名表,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 5我们非常重视对您的信息保护,信息只用于报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