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二期博士生学术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11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社会与民族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二期博士生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在我校良乡校区召开。
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出席开幕式。他对出席和指导本次论坛的专家教授、积极投稿的全国各高校青年才俊表示感谢,对到场观摩学术分享、参与交流讨论的全体师生表示诚挚的欢迎。张树辉寄语参会的青年学者要“系好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粒扣子,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殷切期望的新时代青年,珍惜宝贵机会,用好论坛提供的高层次平台,深化学术交流,赓续社科薪火,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精进理论水平、提升研究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处长王炜、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表达了对此次活动顺利召开的祝贺,预祝论坛和研讨会圆满成功。
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杨典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的主旨报告。
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激发了广大与会同学的思考。
校史馆参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史馆志愿讲解队为与会老师和同学讲述我校的办校史。
主题发言与研讨
主题发言与研讨环节分为三个板块:“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实践”、“城乡社会变迁与乡村振兴”和“当代中国社会中的青年”。 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的同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学术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编辑部编辑赵梦瑶、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宗阳和社会与民族学院副教授庞志三位老师一一点评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老师们就学术规范、题目选择、材料辨析、行文方法等方面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在研讨会进行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朱昌荣莅临论坛现场指导。朱昌荣着重和同学们探讨了《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中青年就业质量探究》(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赵常杰)和《谁更想“上岸”——大学生毕业分化之谜》(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席东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胡本强)两篇论文,朱昌荣认为,两文有借鉴意义,请招就处认真研读,助力大学就业工作改进。
闭幕式
闭幕式上,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赵亮员作总结发言。本次论坛在颁奖典礼的音乐声中结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